关于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四川大学:
你校《关于报送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请示》(川大建〔2017〕20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主要建设四个转化研究平台,分布在三个基地。其中,基地一在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内,新建一座生物治疗转化医学大楼,主要设置生物制剂筛选平台和生物制剂制备平台等;基地二在华西医院主业务院内,依托已批复未建设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主要设置生物治疗临床验证平台等;基地三在成都市高新区华西医院科技园和天府生命科技园内,依托动物实验楼设置生物治疗基础研究模块、临床前评价模块,依托B2号研发楼设置支撑技术平台(样本库)。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措施后,不利环境影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我部原则同意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二、项目建设主要环境影响
(一)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建成后,三个基地实验室每年产生的生物安全废气和有机溶剂挥发性气体共约43930×104立方米,基地一燃气锅炉废气每年排放约927×104立方米,基地一污水处理站废气每年排放约1382×104立方米,将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每年排放的实验废水、医疗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共约20.76×104立方米,将对地表水产生不利影响。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线、地下室和医疗废物暂存室等一旦出现废水、污水渗漏,将对地下水产生不利影响。
(三)其他环境影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施工期施工弃土、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一般固体废物,运营期废样品、废耗材、废有机试剂和动物粪便等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等一般固体废物,将对区域环境和周边敏感点产生不利影响。
三、减缓项目建设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落实大气环境保护措施。针对三个基地实验室产生的生物安全废气、有机溶剂挥发性气体及基地一污水处理站排放的废气、燃气锅炉排放的废气,分别配置含高效过滤器的生物安全柜、集气收集及活性炭吸附系统、臭气收集及活性炭吸附系统、低氮燃烧系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按照分流、分质处理原则处置实验废水、医疗废水及生活污水。设置一般污水管道和特殊污水管道,在基地一新建污水处理站,改造基地三已有污水处理站。实验污水通过特殊污水管道收集后经次氯酸钠灭活预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经一般污水管道直接排入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后,污水处理站及污水管线、地下室应满足渗透系数不大于1×10-7厘米/秒的要求;医疗废物暂存室应满足渗透系数不大于1×10-10厘米/秒的要求。
(三)严格落实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按照分区放置、分类处理的原则处置不同来源、性质的固体废物。建设一般固体废物密闭垃圾收集站和危险废物密闭收集站,一般固体废物收集后放置在密闭垃圾收集站,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危险废物收集后放置在危险废物密闭收集站,并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其中,实验室及医疗产生的危险废物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具有挥发性的废物应密封贮存。
(四)落实施工期水环境保护、生活垃圾处置及扬尘、噪声污染防治等措施。施工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生活垃圾经统一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采取优化施工工艺、洒水抑尘、密封运输等措施控制施工扬尘,采取优化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声屏等措施控制噪声污染。
四、你校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应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项目竣工后,须按规定程序实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五、我部委托环境保护部西南督察局和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分别组织开展“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你校应在收到本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分送我部西南督察局、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
环境保护部
2017年11月30日
抄送:发展改革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国寰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部西南督察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7年12月1日印发